欧盟碳关税政策将于今年开始试行,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欧盟碳关税政策将从今年试运行,并从2027年开始全面征收,届时将向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以及氢能等行业征收额外税收,以弥补欧盟企业应严格减排措施造成的损失。碳关税作为贸易保护措施的脚步越来越近,势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对中国造成冲击。
本届上海碳博会上期间,上海报业同期于6月12日举办了界面双碳峰会,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专家就欧盟碳关税政策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话嘉宾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 杜譞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 邹娟
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 胡泽义
德国莱茵TUV集团大中华区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事业群总经理 张亮
主持人 界面 庄健
观点摘要
想降低零碳、负碳产品或行业的绿色溢价,有两个渠道。一般来说我们把它称为“胡萝卜”加“大棒”。
碳关税政策开始实施后,惩罚性费用出现,我们(中国光伏)的成本优势急剧下降,面临的环境非常严峻。
根据我们对2019年数据的估算,如果要在2026年正式征收CBAM的话,我们额外要付出的成本大概在1.7亿欧元。
碳关税冲击波其实是一个组合拳,未来20年到30年之内,在我们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前,这样的跟贸易相关的政策会不断的出台。
主持人:能源基金会的杜主任,能否请您结合全球碳中和的进程,就碳关税这项政策从诞生到落地,给我们做一个介绍。
杜譞:最近CBAM是热门话题,它的全称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大家普遍认为它是一个关税政策,但它本质上其实是一个调节性政策。从全球碳中和进程来看,全球130多个国家都已制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想降低零碳、负碳产品或行业的绿色溢价,有两个渠道。一般来说我们把它称为“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就是要给相关的绿色低碳产业一些甜头,如财政税收优惠补贴、金融支持政策等。“大棒”就是要增加高碳企业或产品的成本,一般都会通过碳定价这个工具实现。CBAM作为碳定价工具,就是“大棒”的一部分。
2019年开始,欧盟提出绿色新政,围绕绿色低碳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策略开始,欧盟的碳中和力度逐步加码。现在欧盟要求2030年要比1990年的碳排放削减55%,2050年要达到气候中和。距离2030年还有七年时间,对于欧盟来说,形势严峻。
欧盟如何推动整个经济体实现55%的减排目标呢?欧盟采用了收紧碳市场政策。从现在开始直到2034年,可能会完全取消碳市场免费配额,这个将影响欧盟本土所有相关企业。为减少该政策通过的阻力,欧盟提出CBAM调节机制。伴随着碳市场改革方案和CBAM法案,欧盟还提出了社会气候基金的一个转型基金措施,照顾中小企业相关诉求。
主持人:协鑫科技的胡总,请您从中国光伏行业的情况,就碳关税政策做一个点评。
胡泽义:就碳关税来讲,它主要是欧盟在相关同类产品产业扶持层面的保护措施。整个光伏的产能,85%以上集中在中国,优势较大,因此造成的绿色壁垒冲击也大。碳关税政策开始实施后,惩罚性费用出现,我们的成本优势急剧下降,面临的环境非常严峻。
主持人:贝恩公司的邹总,您对于碳关税政策是如何评价的。
邹娟:欧盟最新的政策是FIT FOR 55,包含五大方面。第一个就是碳交易、碳关税等;第二个叫做标准设定,对整个绿色能源的发电量有明确的法规要求;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更多的是“胡萝卜”类型的,包括融资和补贴;第五方面是强制性要求企业做一系列披露。
总体来讲,因为欧盟这样相对激进的要求,会有一定“内卷”成分。同时对外来进口出于贸易保护的要求,也会提出相关要求,才可能达到它设置的总体标准。因此我认为整体的碳交易系统会逐渐变成一个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且关键的门票。
主持人:TUB的张总,对这个话题您有一些新的补充吗?
张亮:很多企业会将贸易壁垒当做一次机遇,因为碳的要求,通过这个过程,从组织、产品层面,对企业的自身发展与行业地位等都有机会进行提升,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挑战和机遇并存。
主持人: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十分紧密,随着碳关税的落地,对中国的经济产业到底会有怎样的影响,请贝恩的邹总给我们介绍一下。
邹娟:我们在研究碳边境调节机制时,关注到了适用范围。目前这个法案有明确的范围的定义,但之后这个范围可能会越来越大。从原材料到产业链下游到产成品,本身的范围逐步扩大,对产业来说,要更加精细计算需要承担的税额。不同国家碳价不同,碳价的差异,可能在之后会有细则和机制出台,因此在细则落地之前,会有很多宏观政策,建议产业密切关注。
主持人:协鑫科技的胡总,碳关税对中国光伏行业,大概是怎样的冲击规模。
胡泽义:政策所规定的不是某个单一产品,而是这些产品对应的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大的趋势下,对于中国的产业来讲,未来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优势明显,未来的碳关税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特别是基础原材料部分。如果没有应对策略,我们现在的这些竞争优势很快会崩塌。
主持人:能源基金会对碳关税的影响曾有过专门研究,请杜主任做一下介绍。
杜譞:从现在的CBAM的覆盖范围来看,出口额度覆盖比例并不高。但是CBAM的覆盖范围会随着欧盟碳市场的改革深化逐渐扩大,一个是碳市场本身它的免费的配额会逐步减少到零,另外欧盟碳市场本身也是在扩展的,所以未来CBAM覆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根据我们对2019年数据的估算,如果要在2026年正式征收CBAM的话,我们额外要付出的成本大概在1.7亿欧元。如果是不断扩大行业、产品范围,这个成本还会倍增。
主持人:TUV的张总,您认为中国企业这些年对于碳的认识有了哪些变化?
张亮:国内企业从最开始不了解碳概念,到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设置碳盘查、碳管理等碳相关的岗位。从多个角度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学习和发展速度非常快,因为他们的压力和所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很大。很多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如果说碳是壁垒、门槛或者终点线,谁先达到这个程度,也许就可以挤进另外一条赛道。所以说很多成规模的企业也看到了这个机遇。
主持人:能源基金会和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有相关的合作,请杜主任聊聊基金会的一些研究成果。
杜譞:以广东、江苏、浙江等出口型省份为例,他们特别关注碳关税相关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从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去推进的,第一点是搞懂规则。碳关税冲击波其实是一个组合拳,未来20年到30年之内,在我们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前,这样的跟贸易相关的政策会不断的出台。最近美国两党的参议员同时提出PROVE IT法案,这是一个认证本土产品碳强度的法案。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已经在为出台自己的碳关税政策准备数据基础了。
第二点是要摸清家底。地方层面往往对各个行业、产品来说缺少非常标准化的方法学、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撑以及缺乏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
第三点是要苦练内功。我们担心CBAM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碳价低但碳排放强度高,基于此,我们要完善自己的碳评价规则体系和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点是要积极应对。我们国家自己也有3060的目标,即使没有CBAM,我们自己要实现双碳目标的话,也要做这些努力。所以整体来说,不管是从企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大家在战略上肯定是以我为主,去向碳中和的目标持续迈进的。
主持人:请胡总介绍一下协鑫科技在提高碳竞争力方面的一些具体举措。
胡泽义:我们认为碳在未来一定是门槛。怎样去跨越这个门槛?我们围绕着碳的部分,有大量研发费用的投入。目前我们碳的投入大概有20亿美金。毋庸置疑,光伏市场也好,碳市场也好,未来一定是万亿级市场。
我们怎样去把碳值和成本做到最优化,达到未来的门槛?首先,我们的颗粒硅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在光伏行业应该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协鑫最早在做光伏原材料的时候,从热氢化到冷氢化,单公斤能耗是从200多度的定耗降到了60度左右。第二代产品从60度的定耗降到了15度。
在碳排放的部分,我们的产品拿到了最严格的全生命周期的法国国家能源部和能源控制署的碳足迹认证,每生产1KG颗粒硅产生的碳排放当量为37KG,相对于业内来讲,降低了大概40%左右。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就如何更好应对碳关税,做出总结。
张亮:建议先做“体检”,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企业层面,要了解目前的状态如何。对产业结构、企业自身做详细排查,并作出针对性调整。
胡泽义:从微观层面来讲,围绕绿色,可以做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贸易等很多事情。倡议大家沿着绿色的这条线,在企业的微观层面多做一些净碳减排工作。
邹娟:首先要明确目标,这个目标最保守的是合规,最激进的是让减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在这两个维度中间去寻找平衡点。其次是具体举措,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组织阵型落地、激励机制落实,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变革,更好实现碳转型。
杜譞:在企业层面做好低碳转型战略性规划,向零碳目标迈进。从国家层面需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协助企业,共同应对碳关税冲击波。
标签: